一年容易又新年,新年期間工作稍為放緩,也好約朋友去食個開年飯。在香港食日本菜廚師發辦 (Omakase),我總是會來到大角咀的武館,港人夫婦開設的小店,在幾年努力下,今年搬到了新地點,都是在大角咀,店舖更大,而裝潢更接近鮨店格局,人手也增添了,食材也越見進步。 在農曆新年這一晚來食開年飯,真的最好不過。 以糖蕃茄、靜岡大蜆味噌湯和北寄貝裙邊沙律打頭陣,靜岡大蜆確實份量十足,鮮甜又嫩滑。 北寄貝裙邊沙律,亦同樣清甜,又十分清爽。
Dinner
牛魔女從宮崎回港,雖然在日本食了不少和牛, 但完全不減對牛的喜好, 在聽到美國野牛Bison登陸君悅扒房後, 急不及待直奔去試! Bison在美國有著悠久歷史, 古時更是人類的起居日常必備(牛皮用在帳篷及衣服上), 食用價值也比其他牛肉品種更富蛋白質、維他命,同時較少反式脂肪及膽固醇, 是值得多食的牛肉。(來,讓小妹有多個原因食多一點點!)
當香港人繼續沉迷Omakase (廚師發辦) 時,銅鑼灣又多了一間新的高級日本壽司店,師承日本首相御廚松戶的的大廚Michael,帶來了非傳統的壽司,不但加入新穎創作手法,造出創意洋風刺身,同時亦以古老醬油漬熟成法製作料理。
7-9月正值菇菌時節,帝苑軒今年便從雲南引入時令野生菇菌,由帝苑酒店中菜行政總廚何師傅創作一系到時令菇菌菜式,在7月至8月期間供應,滿足一班鮮菌愛好者的喜好。這天率先來試試部分菜式,同時也可以一覽不同菇菌的種類,當中包括黑虎掌菌、青頭菌、黑皮雞縱菌、老人頭菌和雞油菌等等。
Savoring Art將於3月在蘭桂坊多間餐廳回歸,又一次為食客帶來視覺和味覺享受,這次便率先試了 Mercedes Me 的特選菜單。主廚 Fernando Gojan在菜式中以對比色彩,和其一貫精緻的擺盤設計,貫徹藝術感。 頭盤 Red Prawn Ceviche 紅蝦薄片,以紅蝦、蕃茄的紅色主體,再以牛油果及香芹的綠色作對比,在白色的碟子上,就像在調色盤的顏料一樣。紅蝦質感爽身,配上微酸的蕃茄,起了醒胃的作用。 而第一道主菜 香煎帆立貝,用深紅色的紅菜頭汁在碟子上,做出像潑漆的效果,另外,以雪白帆立貝的和墨汁薄脆作顏色對比,增加視覺效果。 (碟上的炸煙燻火腿是一絕呀!脆得像薯片般的口感!) Spanish Rice有西班牙Paella 的感覺,也像是之前嘗過的Angel hair 變奏版。橙黃綠色對比,有著香草炒過的米粒,黃椒alioli,顏色奪目。而表層一粒粒的鴨鵝肝,煎封後軟身卻有著脆皮,食下去也不太膩,但二人分一碟飯還是很飽足的。 甜品可說是最代表顏色對比的一道菜,以兩款不同黃色,和紫色的蕃薯薄片造型,圍堵著泡沫狀的芝士蛋糕,有別於一般比較厚實的芝士蛋糕,這款輕盈又不太甜,著實不錯。 這個特選菜單更會配上一杯 Save The Ocean 雞尾酒,藍色主調的 氈酒 雞尾酒,大玩顏色和燈泡效果,玩味十足。 現在可直接在 Feedme Guru 網頁/手機程序訂檯: https://www.feedmeguru.com/spmenu/booknow/61398 MERCEDES ME 地址:中環皇后大道中30號娛樂行地下C-D舖
Bistro East – Soho East 新法式食力 在觀塘下班,稍稍的乘上往西灣河的街渡,15分鐘便到達西灣河蘇豪東。 大夥兒提早過聖誕,在蘇豪東的新法國小餐館 Bistro East 來個法式晚餐, 望著海景,又在鯉景灣的悠靜小區內,別有一番風味。
灣仔利東街小區多家餐廳進駐,當中首首・韓國小館 (Bistro Seoul) 便以20多款韓國酒和新潮韓菜作招徠。餐廳內裝潢帶工業風,牆上用上韓國銀匙用裝潢,非常特別。這次和友人們來晚餐,可以試上不同款式的餐點,又能一嘗韓籍調酒師選擇的韓國酒組合。
新進日本料理 Murasaki 紫 在銅鑼灣落戶,早前便有機會來一試廚師發辦(Omakase)的晚餐。餐廳特別選用了日本「王隱堂」的蔬果,味道比其他日本產的蔬果更甜美,曾在香港著名日本食肆掌廚的大廚Alfred便以精湛的做法,集結法式廚法,盡力保持蔬果的原味,以讓客人食出真味。
可持續發展和有機食材,一直是以對環境及生物帶來裨益而衍生的採收/種植方法,這次康得思酒店 (Cordis Hotel) 便引進了可持續發展海鮮 和 部分有機食材,並在Alibi 推出了 特別的餐牌,讓客人嘗嘗。大家記得把全文介紹看完啊,文末有video 欣賞~
經常出走曼谷的朋友,可能也會認識在曼谷的高尚泰國菜館Nara Thai Cuisine, 早前在8號風球襲港的那一天,集團便在香港正式開設海外分店Apinara。座落於金鐘太古廣場的Apinara, 裝潢華麗,設計也非常特別,分開了用餐區和酒吧區兩邊,用餐區除了一般的兩位/四位餐檯,亦有獨特的高檯;而酒吧區亦有部分沒靠背的座位,感覺較輕鬆近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