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容易又新年,新年期間工作稍為放緩,也好約朋友去食個開年飯。在香港食日本菜廚師發辦 (Omakase),我總是會來到大角咀的武館,港人夫婦開設的小店,在幾年努力下,今年搬到了新地點,都是在大角咀,店舖更大,而裝潢更接近鮨店格局,人手也增添了,食材也越見進步。 在農曆新年這一晚來食開年飯,真的最好不過。 以糖蕃茄、靜岡大蜆味噌湯和北寄貝裙邊沙律打頭陣,靜岡大蜆確實份量十足,鮮甜又嫩滑。 北寄貝裙邊沙律,亦同樣清甜,又十分清爽。
Hong Kong
當香港人繼續沉迷Omakase (廚師發辦) 時,銅鑼灣又多了一間新的高級日本壽司店,師承日本首相御廚松戶的的大廚Michael,帶來了非傳統的壽司,不但加入新穎創作手法,造出創意洋風刺身,同時亦以古老醬油漬熟成法製作料理。
Bistro East – Soho East 新法式食力 在觀塘下班,稍稍的乘上往西灣河的街渡,15分鐘便到達西灣河蘇豪東。 大夥兒提早過聖誕,在蘇豪東的新法國小餐館 Bistro East 來個法式晚餐, 望著海景,又在鯉景灣的悠靜小區內,別有一番風味。
灣仔利東街小區多家餐廳進駐,當中首首・韓國小館 (Bistro Seoul) 便以20多款韓國酒和新潮韓菜作招徠。餐廳內裝潢帶工業風,牆上用上韓國銀匙用裝潢,非常特別。這次和友人們來晚餐,可以試上不同款式的餐點,又能一嘗韓籍調酒師選擇的韓國酒組合。
可持續發展和有機食材,一直是以對環境及生物帶來裨益而衍生的採收/種植方法,這次康得思酒店 (Cordis Hotel) 便引進了可持續發展海鮮 和 部分有機食材,並在Alibi 推出了 特別的餐牌,讓客人嘗嘗。大家記得把全文介紹看完啊,文末有video 欣賞~
經常出走曼谷的朋友,可能也會認識在曼谷的高尚泰國菜館Nara Thai Cuisine, 早前在8號風球襲港的那一天,集團便在香港正式開設海外分店Apinara。座落於金鐘太古廣場的Apinara, 裝潢華麗,設計也非常特別,分開了用餐區和酒吧區兩邊,用餐區除了一般的兩位/四位餐檯,亦有獨特的高檯;而酒吧區亦有部分沒靠背的座位,感覺較輕鬆近人。
每次朋友要我推介法式小酒館時, 在堅尼地城的 Bistro du Vin總是會先在我腦海出現。不論是從裝潢到食物,Bistro du Vin 處處帶著濃濃的法國風情,用上黑板設計的餐牌,廚師會隨著每日食材的更新而改動,而食物則由老闆和廚師一起設計,很多起源於老闆在法國時遇到的人與事 (當然也有食物啦!)
中港城皇家太平洋酒店一直是不少遊客的集散地,遊客熙來攘往,又有幾位會發現堤岸酒吧及餐廳(Pierside Bar & Restaurant)晚餐的精彩呢?餐廳最近推出了晚市套餐,3道菜也只是$200多,而且食物質素真的不差,份量也大,絕對是區內少數性價比高的選擇。
大雨交加的一夜,來到了陌生的大坑,只因食友一聚,為了食,總是多陌生的地方也會去闖闖。這次聽到餐廳名字BOND,有趣,語帶雙關,或者是我傻傻的想到兩個不同意思,一是連繫,連繫著附近的環境、氣氛和食客,二是占士邦(當我搞笑吧,哈哈)。
。Odelice! – 週末的早餐就是要蛋、蛋、蛋。 蘭杜街在灣仔區一直是卧虎藏龍,潛藏不少有質素的食肆,而且價錢亦相當平民化。在假期的第三天,和友人們一起來到Odelice! 一起食早餐,趁假期聚聚。